如果在浏览器代理一个ip上网,ip地址会改变吗?还是说可以根据电脑其他数字识别到之前ip?要看你用的啥代理,透明代理的话,会看到你的原始ip,高匿代理的话好一些
分类:动态代理IP / 阅读:147/ 发表于:2023年09月15日
要看你用的啥代理,透明代理的话,会看到你的原始ip,高匿代理的话好一些,但原始ip也有泄露的可能。
任意代理是指在网络中,用户可以使用代理服务器来访问互联网,在代理服务器的帮助下,用户隐藏了自己的真实IP地址,防止被追踪或者攻击。
用户连接到代理服务器后,代理服务器将扮演客户端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,此时远程服务器会认为请求来自于代理服务器而非用户,这也就完成了任意代理的过程。任意代理有正面和负面两面性,它可以为用户提供网络安全的保障,同时也可以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。
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限制任意代理的措施,以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,所以使用任意代理的用户需谨慎选择合适且合法的服务提供商。
可分成四种。全透明代理商,匿名代理商,高匿代理商,搞混代理商。从安全性水平而言,这四种代理商种类的排列是高匿<搞混<匿名<全透明。
补充说明,相比于静态IP,动态IP有以下优点:
1. 不易被黑客锁定
黑客想要攻击一个网站,首先就要找到网站IP,如果没有找到IP,黑客就是想要攻击也没有办法。如果是动态IP,就代表IP地址会不断发生改变,这样黑客只要一次没有攻击成功,下次想再攻击根本就找不到IP地址。
2. 动态IP漏洞少
动态IP可能很多外行人都不了解,但是如果是动态密码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,如果使用静态密码,就会很容易被盗号,因为静态密码只要不主动更改,就不会发生任何变化。但是如果是动态密码,每20秒就会变换一次,这样黑客要想盗号根本不可能。动态IP也是如此。
3. 静态IP,防御再强也没有作用
静态IP就好像古代城池,位置永远都不会发生改变,敌人想要进攻随时可以来。动态IP则好像草原骑兵,没有固定驻扎地,所以历朝历代想要剿灭草原各族都非常困难。
所以说现在从公司网络安全角度出发,一定要使用动态IP,否则就很有可能出现网络安全问题。如果现在还在使用静态IP,就要赶紧去更换,因为现在静态IP非常容易遭受到黑客攻击,而且防御性也很差。
代理分为透明代理与匿名代理。 透明代理仍然会发送你的真实IP,这种代理可以用来突破网络浏览限制,比如教育网用户上互联网。
匿名代理就可以隐藏你的真实IP了,不过匿名代理也是有区分的,即:普通匿名代理,高匿名代理。
使用普通匿名代理,有的服务器就看不到你的真实IP了,但有的服务器仍然会知道你使用了代理。
高匿名代理,会使服务器端看来就像有个真正的客户浏览器在访问它,而不会认为你使用了代理,即认为代理的IP就是你的IP。 所以,你使用的可能是透明代理。如果想使用代理隐藏自己,建议使用高匿名代理。
LVS是Linux Virtual Server的简称,也就是Linux虚拟服务器, 是一个由章文嵩博士发起的自由软件项目,现在已经是 Linux标准内核的一部分。LVS是一种叫基于TCP/IP的负载均衡技术,转发效率极高,具有处理百万计并发连接请求的能力。
LVS的IP负载均衡技术是通过IPVS模块实现的。IPVS模块是LVS集群的核心软件模块,它安装在LVS集群作为负载均衡的主节点上,虚拟出一个IP地址和端口对外提供服务。用户通过访问这个虚拟服务(VS),然后访问请求由负载均衡器(LB)调度到后端真实服务器(RS)中,由RS实际处理用户的请求给返回响应。 二、IPVS的三种转发模式 根据负载均衡器转发客户端请求以及RS返回响应机制的不同,将IPVS的转发模式分为三种:NAT,DR,FULLNAT。(还有一种IP TUNNEL模式,IP通道技术,接触比较少)DR模式(Direct Routing)
DR模式下,客户端的请求包到达负载均衡器的虚拟服务IP端口后,负载均衡器不会改写请求包的IP和端口,但是会改写请求包的MAC地址为后端RS的MAC地址,然后将数据包转发;真实服务器处理请求后,响应包直接回给客户端,不再经过负载均衡器。所以DR模式的转发效率是最高的,特别适合下行流量较大的业务场景,比如请求视频等大文件。 DR模式的特点:数据包在LB转发过程中,源/目的IP端口都不会变化
LB只是将数据包的MAC地址改写为RS的MAC地址,然后转发给相应的RS。每台RS上都必须在环回网卡上绑定LB的虚拟服务IP
因为LB转发时并不会改写数据包的目的IP,所以RS收到的数据包的目的IP仍是LB的虚拟服务IP。为了保证RS能够正确处理该数据包,而不是丢弃,必须在RS的环回网卡上绑定LB的虚拟服务IP。这样RS会认为这个虚拟服务IP是自己的IP,自己是能够处理这个数据包的。否则RS会直接丢弃该数据包!RS上的业务进程必须监听在环回网卡的虚拟服务IP上,且端口必须和LB上的虚拟服务端口一致
因为LB不会改写数据包的目的端口,所以RS服务的监听端口必须和虚拟服务端口一致,否则RS会直接拒绝该数据包。RS处理完请求后,响应直接回给客户端,不再经过LB
因为RS收到的请求数据包的源IP是客户端的IP,所以理所当然RS的响应会直接回给客户端,而不会再经过LB。这时候要求RS和客户端之间的网络是可达的。LB和RS须位于同一个子网
因为LB在转发过程中需要改写数据包的MAC为RS的MAC地址,所以要能够查询到RS的MAC。而要获取到RS的MAC,则需要保证二者位于一个子网,否则LB只能获取到RS网关的MAC地址。2. NAT模式(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)
NAT模式下,请求包和响应包都需要经过LB处理。当客户端的请求到达虚拟服务后,LB会对请求包做目的地址转换(DNAT),将请求包的目的IP改写为RS的IP。当收到RS的响应后,LB会对响应包做源地址转换(SNAT),将响应包的源IP改写为LB的IP。 NAT模式的特点:LB会修改数据包的地址
对于请求包,会进行DNAT;对于响应包,会进行SNAT。LB会透传客户端IP到RS(DR模式也会透传)
虽然LB在转发过程中做了NAT转换,但是因为只是做了部分地址转发,所以RS收到的请求包里是能看到客户端IP的。需要将RS的默认网关地址配置为LB的浮动IP地址
因为RS收到的请求包源IP是客户端的IP,为了保证响应包在返回时能走到LB上面,所以需要将RS的默认网关地址配置为LB的虚拟服务IP地址。当然,如果客户端的IP是固定的,也可以在RS上添加明细路由指向LB的虚拟服务IP,不用改默认网关。LB和RS须位于同一个子网,并且客户端不能和LB/RS位于同一子网
因为需要将RS的默认网关配置为LB的虚拟服务IP地址,所以需要保证LB和RS位于同一子网。 又因为需要保证RS的响应包能走回到LB上,则客户端不能和RS位于同一子网。否则RS直接就能获取到客户端的MAC,响应包就直接回给客户端了,不会走网关,也就走不到LB上面了。这时候由于没有LB做SNAT,客户端收到的响应包源IP是RS的IP,而客户端的请求包目的IP是LB的虚拟服务IP,这时候客户端无法识别响应包,会直接丢弃。3. FULLNAT模式
FULLNAT模式下,LB会对请求包和响应包都做SNAT+DNAT。 FULLNAT模式的特点:LB完全作为一个代理服务器
FULLNAT下,客户端感知不到RS,RS也感知不到客户端,它们都只能看到LB。此种模式和七层负载均衡有点相似,只不过不会去解析应用层协议,而是在TCP层将消息转发LB和RS对于组网结构没有要求
不同于NAT和DR要求LB和RS位于一个子网,FULLNAT对于组网结构没有要求。只需要保证客户端和LB、LB和RS之间网络互通即可。 三种转发模式性能从高到低:DR > NAT >FULLNAT。 虽然FULLNAT模式的性能比不上DR和NAT,但是FULLNAT模式没有组网要求,允许LB和RS部署在不同的子网中,这给运维带来了便利。并且 FULLNAT模式具有更好的可拓展性,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LB节点,提升系统整体的负载均衡能力。三、IPVS支持的调度算法
对于后端的RS集群,LB是如何决策应该把消息调度到哪个RS节点呢?这是由负载均衡调度算法决定的。IPVS常用的调度算法有:轮询(Round Robin)
LB认为集群内每台RS都是相同的,会轮流进行调度分发。从数据统计上看,RR模式是调度最均衡的。加权轮询(Weighted Round Robin)
LB会根据RS上配置的权重,将消息按权重比分发到不同的RS上。可以给性能更好的RS节点配置更高的权重,提升集群整体的性能。最小连接数(Least Connections)
LB会根据和集群内每台RS的连接数统计情况,将消息调度到连接数最少的RS节点上。在长连接业务场景下,LC算法对于系统整体负载均衡的情况较好;但是在短连接业务场景下,由于连接会迅速释放,可能会导致消息每次都调度到同一个RS节点,造成严重的负载不均衡。加权最小连接数(Weighted Least Connections)
最小连接数算法的加权版~地址哈希(Address Hash)
LB上会保存一张哈希表,通过哈希映射将客户端和RS节点关联起来。
评论信息
发表评论: